“当前,我市医疗机构在履行公共卫生职能方面,存在财政投入不够、体系建设不完善、应急响应能力欠缺等问题。”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莹提交提案,呼吁弥补公共卫生短板,不断提升重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具体而言,黄莹提出4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卫生主体责任。一方面,提高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占比,统筹医保基金和专项资金,加大在医防联动、设施建设、能力提升、专项设备购置、专项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明确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标准等,根据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成本等测算服务经费,形成公开透明、结果导向、有序竞争、多元监督的良好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公卫、医疗、医保体系间协同联动。第一,合理设置区县疾控机构行政级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核心能力建设,赋予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专业发布、专业处置、专业指导权限。第二,健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协同机制,形成以疾控机构为防控轴心,医院为救治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为“哨点”“网点”的医防协同网络;将疾控机构纳入到医联体建设中来,推进医防协同资源的快速下沉和合理布局。第三,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以预防为导向的激励制度,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公共卫生资金使用常态化协调机制。
三是进一步夯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体系。第一,选取综合基础较好、防治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建设专门传染病楼和发热门诊,同时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纳入等级医院评审,提升公共卫生履职情况在医院考核中的权重。第二,以院感部门为基础,整合医务、护理、后勤等科室的功能,设立专门公共卫生部门,负责公立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同时在呼吸、重症、感染等重点科室设立公共卫生专员。第三,完善分类、分级、分流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体系,建立疫情时期公众就医引导机制,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触发条件,合理均衡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流量,避免医疗挤兑现象。
四是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第一,完善分布式监测、实时性监控、信息直报、多点触发预警和“吹哨人”等系列制度;建立健康大数据中心,整合信息平台和疾病监测体系;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设立常态化传染病监测哨点,形成“疾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三级预警监测体系。第二,明确医疗机构常备应急资源数量、清单、存放标准、使用标准,由市应急管理部门和市卫健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对应急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征用、调配、采储,建立应急状态下应急药械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和血液制品原料血浆保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信息。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