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第27届全国医药卫生行业人才招聘会(西部)暨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全国医药卫生人才交流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重庆、四川、湖南、广西、陕西、北京、上海等21个省市近200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会,提供1.4万余个岗位。
11月23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全国医药卫生人才交流会会场外,应聘者在查看医疗机构展位信息。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本次交流会以“智汇山城,共创‘卫’来”为主题,联合四川、湖南、陕西、广西四省相关卫生健康单位共同举办,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的医药卫生人才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洽谈、促进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交流平台。
在现场,记者看到,前来招聘的医疗卫生机构来自国内多个省市,其中,重医附一院、重大附属肿瘤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重庆三甲医院也来到现场招揽人才,招聘岗位涵盖临床、医技、护理、科研、教学等。
11月23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应聘者在全国医药卫生人才交流会医疗机构展位前咨询。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以重医附一院为例,该院拟招聘116人,招聘对象均要求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我们将从博士后激励措施、人才补贴、科研经费、场地设备等多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支持保障。”重医附一院人事处副处长代海韵介绍说。
“我们带来了14个岗位,希望引进52名高层次人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徐灵莉说,对符合引进条件的优秀人才还将给予科研启动基金等。
为提升岗位吸引力,此次交流会首次将考核招聘、现场面试入编纳入活动范畴,20余家重庆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求职者进行现场考核,通过后可直接录用并获得事业编制。
“我觉得重庆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的平台,对我今后的成长将很有帮助。”参加考核招聘的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李天告诉记者,她是河南人,但重庆一直是她心仪的就业目的地,希望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在重庆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新重庆人”。
据统计,此次大会共吸引卫生人才5402人,各用人单位收取简历5051份,现场达成初步引进意向人员319人。
11月23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全国医药卫生人才交流会吸引众多应聘者。记者 张春晓 摄/视觉重庆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市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畔表示,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大力实施人才培优计划、科技跃升计划,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作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全市现有医学领域院士5名,卫生技术人员27.2万人,建成三级医院11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我们正在以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发展机遇,全力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引育高水平人才、集聚高价值健康产业,推进医研产学融合发展。”李畔说,通过此次活动,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能走近重庆、了解重庆、爱上重庆,共同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据悉,此次交流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事司指导,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重庆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承办,四川、陕西、湖南、广西四省相关单位协办。
作为连续12年保持人口净流入的区县,璧山既是重庆中心城区向西发展的首站,也正努力成为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支撑。除了拥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蓬勃的产业,璧山还着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示范地。
10月底,记者走进璧山城乡,对该区深耕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提升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高效能治理示范地的做法,进行观察。
昔日“空心村” 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田间巨大的艺术装置、猪圈改造而来的餐厅、石砌牛舍变成了茶室……在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莲花穴艺术院落,随处可见艺术范。很难相信,几年前这里是一个“空心村”,屋舍久无人居、到处断壁残垣、环境破败不堪,整个村子只有几十名留守老人和儿童。
2024年10月25日,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人居环境优美。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2024年10月25日,璧山区七塘镇喜观村,小朋友在昆虫王国游玩。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去年,将军村和旁边的喜观村共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春天踏青、秋日郊游的时候,一个周末就有近2万人前来游玩。”七塘镇宣传干事佘林川告诉记者,喜观村过去的村容村貌和将军村类似,也是一个“空心村”,随着近年来乡愁幺滩、向家院子、昆虫王国的相继打造,两个村子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52岁的甘遐学是将军村三组村民,同时也在莲花穴一家咖啡店打工。
“我在璧山城区做了20多年皮鞋,4年前回到将军村,在距离家门口几十米远的地方实现了就业。”甘遐学告诉记者,咖啡店是四川美术学院联合村里开设的,日常由她负责运营,每月可领取2800元工资。随着近年来到将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她又“重操旧业”,在咖啡店里辟出一个小小角落,制作皮质挂件等手工制品,运气好时,一个周末就要收入2000多元。
从破败萧条的“空心村”到游客络绎不绝的“旅游村”,将军村改头换面的背后,蕴藏着一本经济账。
“3年来,我们陆续投入了2000多万元进行打造,仅过去一年的收入就超过1000万元。”佘林川介绍,从2021年开始,他们结合人居环境、村落文化、本地特色,在将军村打造了博物馆、美术馆、乡村剧场、七彩稻田等十大主题核心艺术区,与村民共建特色民宿、土特产售卖、特色餐饮、非遗手工艺制作等乡村互动区,实现了“艺术介入乡村,乡村成就艺术,艺术振兴乡村 ”的共赢。以将军村及周边村落为依托,今年上半年,七塘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
“数智模式”助力 9分钟处置森林火情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记者被其中的森林防火智能监控系统吸引,它助力璧山开启了森林防火“数智模式”。在今年9月的一场实战应用中,该系统将发现火情到现场处置完毕的用时,缩短到9分钟之内。
2024年10月25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智能化声光电融合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着璧山区网络安全、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等多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璧城街道高石坎村附近发现烟火,请立即处置……”当天晚上8点,一阵急促的火情监测警报声响起,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大屏锁定位置,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一长三员”网格责任人。经现场核查发现,烟火由村民野外违规用火造成,所幸并不处于重要林区范围,护林员很快将火扑灭并向其宣传了森林防火政策法规。
“璧山森林覆盖率43.97%,森林防火被视为重中之重。”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华珥榛告诉记者,这套预警系统结合辖区森林资源情况,借助5G、大数据、视频AI算法等技术,利用烟火识别传感器、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等设施,实现24小时火情监测、自动报警、坐标定位。
比如,系统所包括的48套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监控、263台地表火探测器,能够将捕捉到的实时视频图像分解为多个图层进行高速运算,利用大数据分析与自动甄别技术识别火情特征,不仅识别率高达99.5%以上,还能把火情发生的具体位置锁定在100米范围内,极大提高森林防灭火工作效率。而且在明火扑灭后,针对腐殖层、石瓦缝、过火树心等隐蔽处仍然可能存在的火点,系统也会仔细甄别,直至其全部熄灭。
此外,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的六个展区,还运用高科技、智能化声光电融合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了璧山区网络安全、元宇宙、数字文创、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等多产业高新技术发展情况,涵盖了中科曙光、国科量子、奇安信等47家企业,彰显了璧山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果。
一场院坝会 “照亮”村民5公里出行路
“建议安装太阳能路灯,这样既能把路照亮,还能节约电费。”10月15日,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茶话室,一场“三级院坝会”正在举行,当着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的面,村民卢邦中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2024年10月25日,璧山区青杠街道梁山村茶话室,村干部正在此接待群众。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原来,梁山村温双路、青鹿路等乡村道路,由于原有规划不尽合理、设施年久老化失修,有5公里的道路要么路灯忽明忽暗,要么间隔拉得太长,影响群众出行。
“这个问题确实是村民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这场院坝会,我们就来商量一下细节。”梁山村党总支书记杨庆接过话头。璧山区民政局和青杠街道当场决定,在梁山村实施太阳能路灯安装项目,并初步拟定了在辖区5公里道路每隔100米就布设一盏路灯的方案。目前,这一在院坝会达成的民生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这批路灯也将很快安装完成。
土墙屋、水泥坝、芭蕉树……记者在梁山茶话室看到,这是一所依托闲置民房改造的“三级院坝会”综合应用场景。所谓“三级院坝会”,是璧山区近年来制度化推动区级、镇街、村社三级党员干部走进院坝,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张桌子聊家常、解难题的一项举措,路灯不亮、道路不通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大家在现场就能“把脉开方”“就地解决”。
“我们希望在乡音土语、摆龙门阵的氛围中,让‘三级院坝会’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璧山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在“三级院坝会”中反映的问题诉求,都会形成收集-办理-反馈的闭环机制,并有相应的办理时限要求。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召开“三级院坝会”15383场,解决问题事项10418条,诉求响应率、事项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均在90%以上。“三级院坝会”也逐步成为璧山区宣传政策的讲堂、收集民意的渠道、调查研究的载体、助推发展的平台、锤炼干部的熔炉。
2024年11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宾馆会堂,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会现场。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自2021年12月党中央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来,重庆、四川两省市高度重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领战督战,高位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表示,两省市始终秉持共谋共促、共建共享理念,围绕规划编制、项目策划、文旅融合、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跨区域合作共建样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2024年11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宾馆会堂,川渝共建新时代文化高地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进会现场,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但彦铮发布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成果。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在深化基础研究方面,共同梳理文化旅游资源取得新进展。据悉,两省市系统梳理了长江川渝段文化脉络,遴选文化标识144个。此外还开展了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编制《川渝地区宋元山城体系研究》,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研究》等课题报告28个。为了摸清长江文物底数,两省市实施了长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核实不可移动文物9.1万处,可移动文物179.1万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6处,珍贵文物130.8万件,核实川渝旅游资源26.1万处,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4728个,入选中国首批特品级旅游资源67项。
在加快规划编制方面,共同构建长江文化保护新格局。但彦铮介绍,重庆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着力构建“一轴两廊三区四片”空间格局;四川编制形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送审稿)》,全面构建“一干三区六江”空间格局。此外,川渝两省市分别印发实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系统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工程。
在强化项目驱动方面,共同打造标志性成果取得新成效。据悉,川渝两省市分别建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一本账”,系统实施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皮洛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白帝城大遗址保护、都江堰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项目。签订《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完成石窟寺考古调查146处,采集龛窟图版及数据近4500个。
在优化产品供给方面,共同提振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近年来,两地协同塑造的“世界山水都市”“壮美长江三峡”“熊猫家园”“天府之国”等文旅名片深入人心,精心打造了世界级景区度假区、内河游轮集群、世界温泉之都、世界旅游名城、世界级线路产品等旅游精品,全力唱响“宽洪大量”“资足常乐”“点石成金”等文旅品牌。截至目前,两地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2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8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3家。同时,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文旅活动1000余项,举办营业性演出13.2万场次(其中大型演出470场次),助力提振文旅消费。
在加强宣传推广方面,共同塑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品牌新形象。两地联合开展“文化中国看巴蜀”“旅游中国看巴蜀”“嘉陵江旅游风景道采风活动”等系列采风报道,实施“川渝好风光—巴蜀文旅新发现”全媒体行动,推出实景演艺《重庆1949》、舞剧《苏东坡》等精品佳作。创新举办了“安逸四川·大美重庆”2024四川(重庆)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长江文明论坛、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首届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全面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在规划编制、文化保护、文旅融合、品牌塑造等方面加强川渝交流合作,一体化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川渝段)建设,加快形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标志性成果,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贡献川渝力量。”但彦铮表示。
2024年10月25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云阳县)举行。记者 谢智强 摄
发布人
云阳县委书记陈道彬
云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李茂涛
云阳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李桢
云阳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林冬利
10月25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阳县将加快建设“一地三区两城”,以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为总体目标,以山地农业优品区、绿色工业集聚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为产业支撑,以山水公园智慧城市、区域交通枢纽城市为空间承载,加速建成现代化新云阳。
在建设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先行地方面,陈道彬表示,全县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以“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为牵引,聚焦“2029年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万元,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等目标,聚力打造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样板。
目前,云阳已建成中药材、柑橘基地等156个,培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500余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200亿元。接下来云阳将着力建设山地农业优品区,聚焦柑橘、中药材、生猪“一主两辅”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做大做强“天生云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推动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用好“云阳面工”“三峡船工”“云阳建筑工”等劳务品牌。到2029年,力争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4:1。
在建设绿色工业集聚区方面,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云阳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2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及新型储能2个支柱产业;支持发展高端汽摩零部件、船舶装备智造、服饰玩具包装3个优势产业;创新培育空天智能制造、现代中医药、面业装备等8个“新星”产业,加快构建“2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到2029年,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2%以上。
云阳县城是重庆唯一的4A级景区城市,还拥有1个5A级和4个4A级旅游景区。在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上,云阳将把文旅产业、城市营销、消费市场与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深度融合,建立全域全季旅游业态供给体系,持续擦亮“大三峡”区域品牌,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积极打造“中国(云阳)面食之乡/美食地标城市”。到2029年,力争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11%以上,建成清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在城市建设上,陈道彬表示,云阳将把高铁门户、迎宾大道、商业中心、现代化医院、城市阳台、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等“六大标识性要素”有机融入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公园融城、活水润城、家居靓城等行动,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到2029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以上,城市智能化管理覆盖率达85%,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浪漫森林城市。
同时,加快构建起“铁公水空成网络、交运物流成体系、万开云半小时通勤成一体、东西南北四向直联成枢纽”的现代交通格局,对外实现“1小时重庆和渝东北,2小时成都、西安、武汉,3小时郑州、昆明,6小时北上广”;对内实现“半小时高速、一小时县城”,全力打造“贯通黄金水道的咽喉、构建组群城市的支点、连接中部西部的纽带、服务国家战略的基地、眺望世界公园的窗口”。
云阳成功入选全市“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县
去年11月,云阳成功入选全市“小县大城”“强镇带村”试点县。近一年来,云阳如何抓好试点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把县城的优势、城镇的特点、乡村的资源统筹起来,加快探索出了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陈道彬介绍,聚焦城市提标提质,一方面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实施城区四个街道、周边四个镇的“四街四镇”一体化、新市民安居保障等“十大行动”,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双50”城市基本建成,6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在园区集聚;另一方面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改小区、改片区、改辖区”,三年滚动改造老旧小区796万平方米、惠及20多万群众,33公里环湖绿道串联八大主题公园,市民“3分钟到节点游园、5分钟进公园广场”。
聚焦城乡互促共进,坚持以大镇、中心镇为节点,着力打造“三个站”:一是人口转移中转站,持续推动能人下乡、鼓励农民进城,2200多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到位资金超60亿元,43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8500多人;二是农业生产服务站,积极探索“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发展模式,推动1110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度嵌入33万亩柑橘、13万亩中药材产业,联农带农超17.7万户;三是绿水青山守护站,坚持“一村一幅画、一镇一特色、一域一风光”,实施通道环境整治1200公里,“以线带面”打造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个、美丽庭院450个。
同时,聚焦强农惠农富农,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以“强村公司”为牵引,推动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个轮子一起转”,创新订单合同、产品代销等6种联农带农模式,全县96%以上涉农村社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带动27.5万农民变“股东”,真正让广大农民在家门口“既有盼头、更有搞头”。
全力打造“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服务工作品牌
“云阳常年在外人员达45万,他们是助力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陈道彬表示,为提高引智引资引企质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正全力打造“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服务工作品牌,实现招商引资与外联服务深度融合、互促互进。
首先,建立招商引资外联服务工作体系。在县外云阳人集中的地区组建综合联系服务中心,融通云阳本地和在外人员的情感和事业,目前已在上海、成都、云南、西安、南京、天津、青海、湖北、浙江建成,12月底前江西、广东等2地将陆续建立,力争到2025年覆盖至全国30个主要城市以上;建立云阳县招商引资外联服务工作机制,构建经信、园区、发改、交通等8个招商团和长三角、珠三角2个招商办事处的“八团两处”招商体系,明确组织部等10个单位组成8个外联综合服务组,负责中心的组建和联系服务,为招商引资提供信息,贯通招商引资外联服务工作。
其次,构建“百名专家顾问”“百名招商专员”“百家返创企业”组团服务机制。云阳通过全面调查摸底,建立了党政群类、专业技术类等在外代表人士库,1500余人在内;筛选专家学者、行业(领域)领军人物、经商或创办企业成功人士等组建“百名专家顾问组团”“百名招商专员组团”“百家返创企业组团”,搭建建言献策“直通车”,“走出去”招商推介寻新机,“请进来”实地考察谋发展。自云阳启动招商外联工作以来,集中招商推介9次,洽谈硅橡胶系列产品生产、田园酱菜坊等重点项目超50个,引进返创企业超30家,协议金额78.5亿元。
最后,培育“云阳见面”特色品牌。一方面,云阳将推行“审批、服务、中介”三线并联实践,实行“多测合一、流程再塑、审批无感、数据应用”四措并举改革,推动园区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40天行政审批改革;另一方面,将引导综合联系服务机构适时举办招商推介、调研考察、政策发布等活动,做好政策咨询、走访慰问、纾困解忧等服务,让县内县外的云阳人都成为推荐云阳的代言人、助推发展的行动派。
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打造绿色工业集聚区
“近年来,云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供给绿色产品、塑造特色品牌,加快打造绿色工业集聚区。”李茂涛介绍,目前已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立足山区库区特色资源禀赋的生态价值高质量转化新路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坚持向生态要效益,让好资源转化好产品。用好长江、澎溪河等“一江四河”优质水资源和250万亩生态林地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基地;历经15年精心培育三峡阳菊,从测土、测风、测水、测光到育苗、种植、加工、培育,建立起“一株种苗到一杯健康饮品”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通过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有机认证,有机菊花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30%;三峡云海药业“药材买库区、药品卖全国”,扎根云阳、辐射周边,扩展建立种植基地3万亩,带动2万农户致富,旗下多个经典名方成为畅销产品,核心单品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超90%。
坚持向创新要动力,让好产品实现好价值。锦艺新材料针对高端芯片所用覆铜板研发的球形硅微粉,打破了国外垄断,占据国内市场份额80%;金田塑业打通研产“最后一公里”,生产的新型包装材料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西南地区市场占有率超60%,今年6月,还成功落地金田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将带动全产业链研发投入强度实现3年翻番。同时,云阳大力实施品类品质品牌“三品”提升行动,恒顺醋业年产醋量全市第一,绿康豆制品供应了全市30%以上的火锅店,云阳桃片糕等12款产品纳入了市级“爆品”培育清单,越来越多的云阳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市民“舌尖上的美味”。
坚持向营商要活力,让好价值集聚好态势。全力推进“云阳见面”招商外联服务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精准招引、集聚成势,每年有超2000名云阳老乡返乡就业创业,全县市场主体总量达11.4万户,近三年工业投资平均增速超过50%。接下来,云阳将着力构建“2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实现工业总量、升规增量、上市数量、创新能量“四个新突破”。
10月10日,江津区白沙工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3GW(百万千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西南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2024年10月10日,江津区白沙工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3GW(百万千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西南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记者 齐岚森 摄
“传统制造业是基础、主力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潜力股、生力军。”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江津正借道现代化新重庆枢纽之城,发挥“通道+平台+贸易”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夯实江津经济“最强底盘”。
借势而进,到2027年,江津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壮大“3+3+X”现代制造业集群
走进白沙工业园区,武骏光能多条智能生产流水线正加紧生产。这是一家从事光伏玻璃和光伏组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企业。园区也因此实现光伏产业零的突破。
“一花引来百花香。”白沙工业园负责人透露,4年时间9个光伏产业项目纷纷落户白沙工业园,总投资约347亿元,构建起光伏玻璃、封装胶膜、光伏组件等日趋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742亿元,全力向1000亿级新能源光伏产业园迈进。”
今年1-9月,江津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11.3%。光伏产业已成为拉动当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只是江津区加快构建‘3+3+X’现代产业集群体系的一个缩影。”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3+3+X”即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消费品、新能源及新型储能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升级壮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3个500亿级集群,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等N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4年10月17日,江津区双福工业园,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工作人员正加紧赶制订单。记者 齐岚森 摄
今年以来,江津区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竞争力显著提高,润通科技、重庆齿轮箱、江增船舶、重庆水轮机等企业入选重庆市制造业领军企业名单;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能级实现跃升,龙煜精密铜管入选全市制造业领军企业,智笃新材料入选全市制造业链核企业;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低空经济等N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产值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1%、16.7%。
今年1至9月,江津区“3+3+N”现代产业集群共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422.6亿元。
科技创新驱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最近,位于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的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好事连连:6月参加第七届亚洲电力电工暨数字电网展览会获“2024年度优质供应商”荣誉称号,9月又收到全国股转公司印发的《同意挂牌函》。
2024年10月17日,江津区双福工业园,渝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一片忙碌景象。记者 齐岚森 摄
“科技创新赋能,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抢眼。”渝丰科技负责人介绍,公司成立于1997年,凭借技术创新,其生产的电线寿命可达一百年,电缆能像人的神经一样感知“热”“痛”“断”等,能实现1米内的精准定位,及时预警。他告诉记者,“我们不仅拿到了极难申请的九项欧美专利, 产品还远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作为传统工业大区,江津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稳居全市区县第1位。近年来,江津把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和途径,推动存量企业向集约化、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江津在此打造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载体”,汇聚先进生产要素,引进90余个数字经济项目,引驻研发机构12家、数字技术服务机构15家,每年培养博士、硕士等各类高端人才上千人,为发展工业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10月21日,江津区团结湖数字产业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记者 齐岚森 摄
与此同时,江津区鼓励企业开展普及数字化装备、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等改造,累计推动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85个,建设智能工厂13个、数字化车间81个,总量全市第二、区县第一。
汽车产业也一直是江津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到2022年,全区有赛力斯(双福工厂)、重汽(重庆)轻型汽车、铁马专用车等3家整车生产企业。
“加速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方向转型升级。”去年,江津区出台《重庆市江津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从提升整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水平、完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创新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等6个方面发力。该区相关负责人称,“现在,我们汽车产业正向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江津一大批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重齿、中冶赛迪入选市级工信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具有江津辨识度的产业名片,全区微耕机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布局“一园两区”低空经济产业园
8月15日,2024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展览会暨中国(重庆)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先行区”展示区内,先进的智能无人机正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巡查监测。
2024年10月17日,江津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采访团正在采访、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
“这是园区探索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标志性成果。”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津聚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光伏产业、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持续拓展新赛道。
“起飞”低空经济,江津先人一步。早在2019年,重庆测威科技有限公司就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江津片区(双福工业园),为尖端武器装备提供雷达隐身性能测试评估解决方案,很快实现了从“科研小作坊”到规模化生产升级。
几年来,江津精准“落子”,围绕发展低空信息产业开展招商引资,以多样惠企政策、“保姆式”服务根植营商“沃土”,在全国低空经济领域塑造营商环境“金口碑”。
截至目前,测威科技、驼航科技等多家企业陆续落户,逐步形成了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如今,“填补技术空白”“加大研发投入”等“关键词”逐渐成为江津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新标签”。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新兴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江津区相关负责人称,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作为江津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极,正布局“一园两区”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即“江津空天科技博览园”和“低空经济产业区”“低空经济高端制造区”,打造集度假休闲、商务会议、贸易展示、主题展会、竞赛展演、科普教育等多业态于一体的主题博览园和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等多元业态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区。
2024年10月18日,市政府新闻发布厅,“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彭水县)举行。记者 齐岚森 摄
核心提示
发布人:
彭水县委书记 石强
彭水县委副书记、县长 陈清松
彭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露波
彭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冯吉光
记者 齐岚森 摄
10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专场,彭水相关负责人围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加快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生态、民族、文化是彭水的三大特色。”彭水县委书记石强介绍,彭水有摩围山、七跃山等生态山系和乌江、郁江等生态水系,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江城;有少数民族人口40.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57.6%,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彭水自汉初置县已两千余年,曾为唐黔中道治所地,有丰富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和乌江文化。
当前,彭水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走好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道,加快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城、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产业发展区、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县2023年和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8.2%和8%,均居全市区县前列。
近年来,彭水加速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生态绿色工业和生态民俗文旅,加快建设生态绿色产品供给地。
生态特色农业方面,彭水做强红薯“一主”产业,做大中药材、畜牧“两辅”产业,做特“一乡镇一产业”,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彭水晶丝苕粉、白茶、蜂蜜等土特产成为“爆品”,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速稳定在7%左右。
生态绿色工业方面,彭水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实施工业产值倍增计划,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特色轻工、民族医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规上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比例达90%。
生态民俗文旅方面,彭水大力推动文旅、农旅、城旅、商旅、体旅融合发展,持续提升阿依河、蚩尤九黎城、摩围山等重点景区市场化运营水平,推动形成“北有长江三峡,南有乌江画廊”的旅游空间格局,连续五年入列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1—9月,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7.08%、32.44%。
“我们推动城市与乡村整体大美,创造高品质生活。”石强介绍,彭水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把彭水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乡建设之中,走好大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此外,彭水积极推动山水林田共生,筑牢重要生态屏障,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动林长制、河长制各项工作长治长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6%,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左右,乌江、郁江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获评国家园林县城,“绿色中国行”四次走进彭水;推动文景产城融合,留住城市文脉记忆,统筹“小县大城”建设,老城突出乌江文化抓好减载提质,新城突出现代文化打造现代之城、未来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景城突出苗族文化丰富蚩尤九黎城景区业态,探索开发沉浸式、互动式演出,凸显“打造一处景、演绎一台戏、品味一座城”独特魅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乌江画廊旅游带、郁江产城景融合发展带,6个中心集镇、8个精品景区串联25个乡村旅游点,获评10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9个国家森林乡村。
“我们激励党员先行整体联动,实现高效能治理。”石强表示,彭水把握党员、群众和网格三个方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首先是让党员带起来,积极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行村支书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引导党员干部既当好乡村产业项目的组织者、推动者,又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100%、10万元以上的村达81%。
其次,让群众动起来,坚持民事民议、群防群治、共建共享,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设立积分超市,村民可通过参与乡村治理获取积分,让群众可感可及,实现基层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
最后,让网格活起来,承接用好“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县划分1800余个网格,推出“网格化管理+五老自治队服务”,变“被群众找”为“主动找群众”,让基层治理既有温度更有力度。
通过“六个着力打造”,力争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
“当前,彭水正以‘六个着力打造’,加快推动山区民族地区强县富民现代化。”石强介绍,彭水将力争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左右。
着力打造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依托生态资源禀赋,迭代打造一罐水、一袋粉、一盒饼、一听饮、一桌菜、一杯茶、一瓶蜜、一桶油“八个一”健康食品,加快建设风光水储气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积极创建摩围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到2027年,红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清洁能源、健康食品等产业产值达150亿元,年旅游综合收入达200亿元。
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彭水作为重庆市首个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统筹“强镇带村”试点、“强村富民”改革,扩大与泰国、老挝、柬埔寨、坦桑尼亚、哈萨克斯坦等五国智库交流互鉴,打造巴渝和美示范乡村,形成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具有“国际范”、彰显“苗乡味”的乡村振兴标志性成果。
着力打造山地特色韧性城市。彭水将继续实施城市片区改造提升,全面推进高铁片区开发,丰富“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项目,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强化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治理,构建全天候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新体系,力争到202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城镇化率达55%。
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开放平台。彭水将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进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新机制。当前我们正通过渝湘复线高速、渝厦高铁更好融入全国交通大动脉。
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彭水地处长江一级支流乌江下游,属武陵山生态屏障区,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治气、治土等“九治”全面发力,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积极推进碳排放权、生态地票、森林覆盖率指标等交易,加快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
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彭水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民族事业,积极创建第十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到202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4:1,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8%以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彭水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彭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吉光介绍,近年来,彭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做实文旅载体。彭水坚持以做好苗食、苗绣、苗艺、苗歌、苗舞、苗医、苗药、苗寨、苗城“九苗”和康养、文养、禅养“三养”文章为载体和抓手,深度挖掘苗族文化元素,着力破解文化旅游融合瓶颈。彭水布局打造世界上最大的苗族风格建筑群——蚩尤九黎城,先后设置开放苗绣馆、苗艺馆、苗医药馆和欢乐茶馆,集中展示推介独具特色的苗族文化。同时,推出踩花山、竹竿舞沉浸式演出及室内实景剧等展演活动,成功打造彭水文旅融合新地标。
做强文旅品牌。彭水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打造形成1个国家AAAAA级、3个国家AAAA级、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1341”文旅品牌格局,连续举办13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暨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7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等区域性品牌节赛活动,策划推出民俗风情游、人文历史游等8条旅游线路,其中“苗乡养心古镇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阿依河景区上榜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彭水旅游客源市场覆盖全国各地,辐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当前,彭水文旅越来越红火,“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文旅产业已经成为彭水推进强县富民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做优文旅功能。彭水大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提速完善文旅要素配套体系,致力让每一位来到彭水的游客“慢下来、留下来、还想来”。彭水持续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不断丰富“商、养、学、闲、情、奇”多元化业态,累计培育文化旅游经营主体1800余个。
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
彭水集“大山区、大农村、民族地区”于一体,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8500万元。如今的彭水,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彭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清松介绍,彭水抓牢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致富,依山就势发展红薯、中药材和畜牧等生态特色农业,老百姓可以通过土地入股、产业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仅是红薯产业就带动10万余户群众增收。2023年,彭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9%;彭水还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聘任274名懂产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产业村长”,带动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8500万元。
其次,彭水统筹小县大城和乡村建设“两个重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一体建设“小而美”精致县城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比如,彭水统筹农村水、电、路、通讯、物流“五网”建设,穿梭在彭水的田野乡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乡镇通了沥青路、村组通了水泥路、聚居农户通了连户路”;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有效解决14207名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彭水还积极推行“院落微治理”,引导群众经营庭院、管好院落、参与治理,聚焦“一老一小”绘就乡村幸福底色,乡村善治了、乡亲们的心也踏实了。
同时,彭水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做实出彩:借力中央外办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等国内资源,与泰国、哈萨克斯坦等五国智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新加坡凯德集团打造“奇‘苗’世界”虚拟博物馆,协调瑞士ABB集团设计职业教育机器人智造课程;携手意法半导体基金会推动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
统筹推动“三城”一体化建设
重庆正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彭水将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城市发展再提速再增效?
彭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露波介绍,彭水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和面向现代化的城镇化建设,统筹推动老城提质、新城提速、景城提韵“三城”一体化建设。
“在老城提质方面,我们考虑到老城要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升。”王露波介绍,彭水实施道路节点改造让百姓出行更便捷,“拆危留白增绿”拓展城市休闲空间让百姓生活更惬意,改造老城区5条道路、6个节点,打造21条城市景观长廊;实施鼓楼片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将老城印象和滨江商业相结合,留住彭水记忆、苗乡味道、烟火气息,着力打造“彭水的洪崖洞”。
在新城提速方面,彭水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新城土地开发,以土地出让保障项目建设的思路,按照每年出让土地1000亩、新建续建住房100万平方米、新增入住1万人“三个一”目标推进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成城,累计聚集市民5.3万人;将持续完善新城功能,加快骨干路网建设,加快政务服务配套,建设新城商业综合体和体育中心,打造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城市水体公园,努力将“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出户入园”变为城市标配。
在推动景城提韵方面,彭水将苗族文化元素植入景城建设中,提速实施蚩尤九黎城景区升级改造,集成打造苗艺馆、苗医药馆、苗绣馆、欢乐茶馆、黄庭坚文化展示馆、海峡两岸交流台湾馆和蚩尤九黎文化区“六馆一区”,“人在城中、城在景中”的人文苗城独具韵味、风情别致。当前,彭水正连片建设蚩尤九黎城片区和高铁片区,致力将景城打造为彭水的门户和窗口,使景城“流量”变为经济“增量”。
2024年10月17日,“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新闻发布会綦江区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发布人
綦江区委书记 尹国喜
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 任骏
綦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龚锐
綦江区政府副区长 李钱松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10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綦江区专场。会上,綦江区相关负责人围绕“做好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土特产’三篇文章 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作主题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和网友提问。
作为工业重地、能源基地、养生福地,当前綦江做好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土特产”三篇文章,加快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
綦江区委书记尹国喜介绍,綦江是重庆“南大门”,是千年古城、红色名城。同时,綦江也是“三地”:工业重地,曾是“西南第一工业强县”,创造过新中国第一辆重型自卸汽车等“八个第一”;现在是全市最大电解铝生产基地、全市唯一专业食品工业园,有5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
綦江是能源基地。水库156座,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5亿方,年发电量150亿千瓦时,藻渡水库是重庆直辖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蟠龙电站是西南首座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矿产资源19种,页岩气储量8500亿方,石灰石储量4500亿方,均居全市前列。
綦江也是养生福地。1/4的土地、530多平方公里在海拔800米以上,百岁老人有70余名,是长寿之乡、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百强区县。“一门户”:渝南门户。既有半小时主城之利,又有一小时出境之便,是重庆向南垂直出海、连接东盟的最近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
当前,綦江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做好产业升级、城市提质和“土特产”三篇文章,加快建设重庆区域中心城市。
做好产业升级文章
在做好产业升级文章方面,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支撑。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2+4”产业集群。“2”即两大主导产业:一是轻合金材料。綦江有34万吨电解铝,占全市65%,这是发展铝合金材料的最大优势。目前有同类企业36家、产值150亿。綦江利用铝液这一核心资源,建设全市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业园、川渝地区铝制品原材料产业基地,打造500亿级轻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二是智能装备制造。綦江是中国齿轮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汽摩零部件制造是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每10台新能源车有3台装有“綦江造”零部件。綦江将通过“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让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綦江造”产品进入整车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4”即四个特色产业:一是食品加工。綦江有全市唯一专业食品工业园区,入驻企业42家,包括火锅食材、饮品、休闲食品等,目前正引进正大集团投资40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二是装配式建筑。綦江是全市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区,有规上企业68家,有丰富的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正全力打造全市一流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基地。三是信息安全。綦江有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金字招牌,有国内工业控制安全领域最大网络攻防靶场等项目62个,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打造重庆乃至西部的信息安全谷。四是天然气化工。8500亿方页岩气、4000亿方煤层气,綦江发展天然气化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做好城市提质文章
在做好城市提质文章方面,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支撑,重点包括教育、医疗、消费、物流、体育。
教育领域,綦江有6所高校,现在开学的有2所,有3万多名大学生;86所中小学,10万多名学生。该区将一手抓高校扩容,实施“高校入綦”行动,一手抓基础教育提质,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优质资源,让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服务。
医疗领域,綦江有3所三甲医院,特别是渝南黔北唯一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将于明年正式投用,成为渝南黔北的医疗服务中心。
消费领域,綦江有89万户籍人口,40万城镇居民,扩大消费有可靠的人口支撑。同时还有金街、万达商圈等成熟的消费场景和众多的专业市场,消费潜力很大。
物流领域,綦江有4条高速、3条铁路构成的“Y”字形交通网络,还有全市最多的70多公里专用铁路线,渝贵高铁正在开展勘察设计,綦江将真正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体育方面,綦江有5533块体育场地,人均场地面积3.2平方米,有游泳、射击、青少年女足等优势项目,发展体育运动的氛围很好。市八运会2028年将在綦江举办,綦江将抓住这个契机,以体育塑造城市之美,让运动之城成为綦江新名片。
做好“土特产”文章
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方面,綦江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品牌支撑。
綦江有特色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农民版画之乡”、全市唯一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有包括永城吹打在内的15项国家级、市级非遗,还有苗、彝等少数民族,是全国僚文化最大的集聚地及发源地之一,地域文化的味道很浓。
綦江有特色物产,草蔸萝卜、奈李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有安稳羊肉、横山大米等1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綦江泡菜、萝卜干等4个非遗农产品,以及东溪腐乳、古剑山茶等17个重庆名牌农产品。
綦江有特色美食,扶欢米粉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北渡鱼列入《中国菜谱》,还有安稳全羊宴、郭扶僚人宴等五大特色宴和东溪黑鸭、金角牌老四川牛肉干等72道美食。
綦江还有特色美景,有古剑山、有国家地质公园老瀛山2个4A级景区,还有3个国家级、市级历史文化名镇,有28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该区将依托这些特色特产,正在构建“到綦江+”系列场景,打造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
游客可“一部手机游綦江”
綦江是个好地方,不仅有好山好水,好客好吃,也是好玩好看的好地方。她历史悠久、文化荟萃、风光秀美,一直是市民近郊休闲的“后花园”、避暑度假的目的地。
綦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任骏介绍,该区正在打造“到綦江+”系列场景,坚持游客取向、市场导向,立足綦江优势资源,系统集成、突出特色,策划推出“到綦江+”城市推广品牌,着力打造知名城市IP,推动綦江成为近悦远来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一是集成推出一批“到綦江+”消费场景。该区按照“文、旅、体、教、工、商、农深度融合”的思路,从既有知名景区、特色文化、当地美食、红色旅游、土特产等资源中,精选出最有辨识度、最具影响力、最有发展潜力的14个消费场景,涵盖了到綦江游古镇老街、到綦江高山养生、到綦江乡村旅游等项目。结合重庆市民周末游、周边游的短线旅游习惯,綦江从中优选出3—5个项目,组合推出多条“景点+文化+美食+红色+土特产”的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定制化服务,真正实现“到綦江说走就走、到綦江尽兴而归”。
二是打造一个集宣传推广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到綦江”APP。该区顺应当下数据文旅、智慧文旅的发展趋势,依托已有90多万用户的“大美綦江”客户端,迭代升级为“到綦江”线上文旅服务APP,高效联通游客消费和市场供给两端,全面聚合綦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领域,在线提供订餐、订宿、订车、订票、订货等服务,加快建设超百万用户的“云上文旅圈”,让游客轻松实现“一部手机游綦江”。据了解,“到綦江”APP已开发完成,将于一周内正式发布上线。
三是策划开展一系列“到綦江+”文旅活动。该区根据14个消费场景的季节属性、产品属性以及体验属性,采用“文旅产品+文旅活动”的模式,坚持“每月有活动、每年有更新”的频率,在节庆日、纪念日、旅游季、丰收季等时段节点,持续推出上百个文旅体活动。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提升景区的吸引力、激发美食的生命力、增加文化的参与感、增添旅游的趣味性,让景区活起来、让游客动起来、让綦江火起来。
用好的环境来引商、安商、富商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綦江将招商引资作为当前的两场攻坚战之一,通过以高水平营商环境构建招商新优势以集成化工作团队壮大招商新力量,以针对性思路举措打开招商新局面,实现招商引资的攻坚突破。
綦江区政府副区长李钱松介绍,綦江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新举措。
一是以高水平营商环境构建招商新优势。綦江是全市4个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之一,该区坚持和秉持“诚信为本”“诚信立区”,把最好的服务给最好的伙伴,靠服务品质来说话,说到了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好,时刻让在綦江企业感受到尊企、爱企、惠企、助企的綦江态度、綦江速度、綦江力度、綦江温度。
如在行政审批上,该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模拟审批和容缺办理试点,实打实精简手续、压减时间,不断增强企业对招商服务的获得感,将原来土地手续和建设施工规划手续“串联”的模式进行重塑,实现了土地和建设手续的“并联”容缺办理,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58天缩减至40天内,企业提交的资料也下降了20%,实现了用好的环境来引商、安商、富商。
二是以集成化工作团队壮大招商新力量。结合本轮机构改革,綦江构建了“118N+”的招商工作体系,即1个领导小组、1个高新区管委会、8个重点招商单位,以及N名驻外挂职(招商)专员,形成统一调配、分工协作、多跨协同的一体化招商大格局,以及专业化的招商专业队伍。同时,该区持续组织开展“千人进千企”活动,采取“一企一专员”,既做好“嵌入式”跟踪服务,又在服务中及时捕捉上下游关联企业信息,通过“以商招商”不断扩大“朋友圈”、壮大产业链。
三是以针对性思路举措打开招商新局面。面对国家对招商政策的规范,綦江主动转换招商工作思路,在传统“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之外,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模式。如大力推进“挖潜招商”,该区清理出闲置工业厂房今年以来达到了35万方,这35万方既是空间,更是招商的优势,能够以最快速度承接新的招商项目落地;用法治化、市场化的手段使“沉睡”的资产变成招商的“法宝”,今年以来已成功招引企业52个,盘活厂房25万平方米;主动推进“争上招商”,依托綦江是全市老工业基地的优势,积极对接市属国企、在渝央企,巩固拓展合作领域,推进轻合金材料、智能装备扩能扩量上规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建设
綦江是现代化新重庆区域中心城市,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重庆向南垂直出海、连接东盟的最近通道,是南向入渝的第一站。綦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区政府新闻发言人龚锐介绍,根据国家和市级赋予綦江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的战略定位,綦江将抢抓机遇,加快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建设。
綦江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路网便捷,拥有全市最多的专用铁路资源,是全市唯一所有工业园区均实现铁公联运的区县;汇集兰海、渝筑等高速以及渝贵、川黔等铁路交通干线,构建起30分钟中心城区、1小时江北机场、6小时高铁可达全国重要城市的“交通圈”。
綦江运输体系完备,现有货运业市场主体近900家,车辆近4万台,有效覆盖渝川黔,辐射西南地区;已开行中国—老挝跨境公铁联运班车,方便了我们的变速箱、摩托车等拳头产品亮相国际舞台。今年上半年,綦江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0%、12.3%,已经成为渝南黔北地区的贸易中心和货物集散中心。
綦江要素保障充沛,约1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用地是全市除西部科学城之外最大的城市开发建设空间。围绕综合服务区功能定位,目前该区已建成占地380亩的铁路货运枢纽,实现年吞吐货物300万吨;綦江高新区是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可全面承接自贸区投资贸易、金融改革等试验政策。
綦江发展支撑有力,是我市重要的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聚集区,重庆近郊规模最大的集中商业区,并有3万多在校大学生,给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此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将为綦江及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龚锐表示,下一步綦江将抢抓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新定位新机遇,加快推动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出台支持通道物流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引进和培育A级物流企业,高水平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
2024年8月1日,万州机场,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正有序进入候机大厅。特约摄影 冉孟军
前不久,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港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3个港区。此前,重庆已有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口岸、万州机场航空口岸、重庆港水运口岸、重庆铁路口岸。
至此,我市开放口岸数量由此增加至7个,而万州成为全市乃至西部内陆地区唯一拥有航空、水运“双口岸”的区县。万州凭啥独占两个开放口岸?近日,记者前往万州深入采访。
畅联“铁公水空”交通大枢纽
今年1月28日,渝万高铁万州枢纽冉家坪隧道顺利贯通。这是渝万高铁重庆段首个采取机械作业方式掘进贯通的隧道。
“2027年渝万高铁建成后,重庆至万州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渝万高铁将在万州枢纽与西渝高铁、成达万高铁和渝万高铁实现互联互通,最终实现6小时联通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3小时联通关中和中原城市群,“随着‘铁公水空’交通格局的日益完善,进出万州将更加快捷。”
2024年7月12日,万开达高速公路C标段高梁北互通立交工程建设现场一片忙碌景象。通讯员 张倩 摄
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是西入巴蜀、东出荆楚的必经之地,长江黄金水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这里交汇。早在1902年,万州就对外开埠、1917年设立海关,现为川渝地区对外开放东大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与达州、开州共建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万州规划了“二客六货”港口布局,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公水联运,进而打造亿吨级内河大港。特别是万州新田港,是全市唯一铁路直达港口的前沿港区,依托铁水联运优势,万州及周边地区货物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快速抵达新加坡和东盟地区,较传统东向出海水运通道节省15天左右。
今年底,由川渝六方政企共同出资建设的新生港二期工程将建成投产,届时规划建设的4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及配套设施,年吞吐能力1477万吨。
“水陆并进同时,空中路线也在不断升级。”万州机场负责人介绍,去年8月8日,万州机场T2航站楼正式启用。与此同时,T1航站楼将改造为国际航站楼航空口岸开放基础设施,力争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万州机场停机位达到16个,形成T1航站楼和T2航站楼同时运营的格局。
截至目前,万州铁路运营里程191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速路网与接壤6区县实现“一小时通勤”。万州机场自通航以来,累计运行国内国际航线52条,是全市“一大四小”民用机场首个跻身“百万级”支线机场。
东西南北四向畅通、铁公水空四路协同。现在,万州正聚焦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二客六货、4E级干线机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成达万、渝万、渝西高铁、万达直线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中欧班列渝东北集结点建设,谋划布局万黔、万张高铁和长垫梁万铁路等南向通道。
“四向”通道网络基本形成
今年4月,渝东北至珠三角公路物流快速通道三峡货运班车发车仪式在万州现代综合物流中心举行。这条通道发挥万州多式联运优势,辐射带动渝东北地区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
“万州处于全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点’,是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交通主动脉交汇之地。”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中欧班列等在万州高效衔接,经万州的货物时间更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他透露,“物流费用每标箱要便宜200到500元、每吨要便宜10到40元。”
交通物流一直以来都是万州最大的比较优势。现在,万州东西南北“四向”通道网络基本形成。南向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创新开行全市首趟中老铁路保税进口粮食专列、重庆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万州—长寿)首趟西部陆海新通道专列;东向发挥长江水道“黄金效益”,同宁波舟山港、南京龙潭港、山东济宁港发展江海直达、江河联运,与重庆涪陵、四川南充、广元等地发展“水水中转”“干支联运”;西向、北向深度对接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衔接转换的“蓉万”“达万”“西万”等多式联运班列,成功开辟中欧班列进口粮食(哈萨克斯坦—重庆—万州)铁水联运新通道。
此外,新田港还与川渝鄂皖苏30余家实力企业签订多式联运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开发达州—新田港—营口的化肥集装箱“铁江海”联运、中储粮长江口—新田港江海联运等以新田港为枢纽节点的全程物流服务。
据了解,万州全区货运总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连续三年突破1亿吨。今年上半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930标箱、货值24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4倍、1.5倍。
下一步,万州还将开辟中亚经新疆至万州的国际大宗物资物流通道,打造“北粮南运西进”“矿石西进东出”“疆煤、陕煤入渝”等铁水联运示范线路。
用口岸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升级
今年1月,西部陆海新通道(老挝孟塞—重庆万州)保税进口粮食直达专列抵达万州新田港,填补了重庆保税进口粮食运输的空白。
“这也为川渝地区粮食进口开辟了国际贸易新通道。”万州区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万州正加快建设万州经开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万州综保区创建跨境电商示范区,培育壮大保税产业,打造服务川渝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重要平台。
早在2022年,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成为重庆市第二个开放航空口岸。如今,4E级干线机场总规获西南民航局批复,国际航站楼正加快筹建,机场联检单位综合用房完成建设,T2航站楼也建成投用。
与此同时,新田港进境粮食中转场地完成建设并通过重庆海关验收评估投入使用,国家移民管理局拟在万州设立重庆边检总站万州边检站,入驻后将极大方便渝东北及周边区域群众、客商的出境出行。
“既不断拓展完善口岸功能,又持续提升口岸物流发展服务水平。”万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万州区推广应用“重庆市国际贸易营商服务平台”“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提供7×24小时全天通关服务;推行口岸通关审批事项全流程线上办、集中办,实现货物通关“零延时”“零等待”;深化“抵港直装”“到港直提”等通关模式,加快推广“一单制试点”“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举措,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该负责人称,“如今,制单成本降低50%以上、耗时降低80%以上,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缩减30%以上。”
以大枢纽推动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开放经济大发展。万州还将推动开放口岸与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联动发展,打造新田临港产业园,实现口岸由狭义客货进出通道向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口岸经济转型发展,将口岸优势转化为贸易和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升级。
据介绍,五年后,万州的货运总量将达到1.9亿吨,物流业总收入达到2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00亿元。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