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发〔2021〕44号,以下简称《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生态之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一主线,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规划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稳步推进中央和市委重大改革任务,世界银行评价我市登记财产指标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最优。规划统筹引领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3个实用性村规划入选全国第一届乡村规划优秀案例。自然资源要素支撑有力,单列下达贫困区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页岩气产量居全国第一。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不断推进,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3%。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生态地票、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入选国家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5%。系统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地灾隐患点销号3863处,避险移民搬迁近3万人,实现全市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定位服务,建成全市综合市情系统等系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经过不懈努力,全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相比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尽科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用地、要素供给等政策还需强化。全市生态系统本底脆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任务繁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还需完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水平总体不高。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时期。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纵深推进,为重庆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更为有利条件,也对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科学编制实施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切实加强规划引领和自然资源要素支撑,对于全市加快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具有重大意义。
二、编制过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四五”规划工作统一部署,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于2019年印发《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把“十四五”规划编制作为新发展阶段践行新思想、建立新机制、展示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抓手,历时两年多完成了本规划。
在编制过程中严格对标对表,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系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市委五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中央和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及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梳理涉及规划自然资源工作清单事项,逐项细化落实到规划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改革导向,着力将规划自然资源工作统一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突出问题等层面进行谋划思考。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征集市级部门、基层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深入开展区县调研,公开发布意见征集公告,多次赴自然资源部汇报,对收集的有效意见逐条研究吸纳。
三、“十四五”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思路目标
《规划》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国之大者”,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哲学、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统筹考虑资源保护、空间保障、权益维护三大核心任务,突出抓好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地质灾害防治、矿产资源管理、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代化六个重点工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提供坚实的资源要素支撑。
《规划》结合国家、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综合考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需求,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资源要素供给与利用效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发展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5项。到2025年,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少于1.95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不低于12.7%,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以上。
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赌场指标设置。目前,全国和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在编制中,国土开发强度、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等指标采用过程数据,最终数据须以国家下达为准。
四、“十四五”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要任务
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规划》布局了九大重点任务:
(一)构建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围绕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优化“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全面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二)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实现对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流程、全覆盖的现代化监管。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和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动自然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尽快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建立“三带四屏多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国土绿化行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为重要抓手,实施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加快形成保护有力、集约高效、监管严格耕地保护新格局。严格耕地保护责任,推动建立“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建设占用耕地与多途径补充耕地,探索建立跨省域更加开放的占补平衡指标市场交易机制。巩固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耕地保护激励性补偿,实行跨地区耕地资源性补偿调节。
(五)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适度集中的原则,统筹增量和存量,着力提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注重提高产业用地产出率、公共设施用地使用率、存量建设用地供地比重,积极推进土地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加强新型城镇化、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用地供给,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等领域短板,全面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土地供应审批管理,加强土地出让统筹,探索实行“一区两群”差别化管理。
(六)推动矿产资源有序绿色开发。深入推进矿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勘查开发定位清晰、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强化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强页岩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铝土矿、钾盐等国家战略性矿产,以及石膏等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矿产勘查开发。统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强开发利用强度调控。分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到2025年全市市级绿色矿山建设比例达到60%。
(七)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强化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合力。统筹实施三峡库区消落带地质安全研究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工程等,到2025年全市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3万人。
(八)提升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深度融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加强规划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战略性问题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测绘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推进空间资源数据融通共享,推进规划自然资源数字产业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九)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积极推进许可事项“互联网+”办理模式,更大程度利企便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规划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严格依法行政。深化“互联网+政府服务监管”,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自然资源保护修复合力,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和要素跟着项目走,创新建立“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统筹平衡机制和“五年储备、三年滚动、年度实施”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引导,全面保障《规划》各项工作做深做实。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